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对新一代领导人有很大的期望,重启改革成为关健词,这是从让中国经济未来有更好的增长角度提出的。

   看上去,过去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确实暴露出了很多体制上的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出现了体制复归。这是造成今天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回想一下1998年,我们遭遇东亚金融危机,但那时经济学界并不像今天这么悲观。事实上经济增速只有在1998年那一年从数据上看是掉下去了一些,但是很快又反弹到快速增长的轨道。当时国内的政策基本和现在差不多,是用凯恩斯短期政策来刺激。可是那时情况和今天非常不同:经济在98年以后增长非常快;物价不涨,没有通货膨胀,而是延续了五年、六年的适度通货紧缩。

   为什么今天的局面那么不同?为了理解1998-2003年出现的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新局面,当时经济学界有一个流行的解释,就是生产率增长快肯定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经济增长快的同时是适度的通货紧缩这个最佳组合在理论上只能用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来解释。着意味着总成本的下降,而这背后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这是因为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的国企、国资大量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留出了非常大的空间给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就有非常强的动力进行设备投资,所以劳动生产率增长非常快。有一个计算结果表明,94年到04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创下了历史的记录,达到平均15.3%的年度增长率,高于工资的增长,使得单位劳动的成本迅速下降,着也是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能够迅速扩大出口的主要原因,也是98年以后我们还可以维持比较快的增长的原因。而现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不到10%,工资增长提高到了15%到20%,所以现在的局面完全改变了。那么,为什么03、04年以后出现这么大的改变,值得我们反思。

   成本的上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时有很多原因的。着固然有收入分配和工资政策改变方面的原因,但有另外一个方面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最近有人讲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尽管在1993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朱镕基政府完成了对国有部门的结构性改革,解决了通货膨胀的根源,通过分税制也消除了货币超发的机制。但是这个体制现在看起来有一些复归。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实际上可能在03、04年后整个经济体制开始逐步走向国家资本主义模式,08年集中体现了出来,并认为这是导致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减速的主要原因。

   所谓走向国家资本主义,是说国家越来越控制了经济,有活力的非国有部门越来越不占优势。今天的国企、国资集中到上游后产生了垄断,这个垄断领域除了金融之外,还有电力、交通、通讯、能源等,其实在上游行业里面,基本是国家独大。在这个垄断背景下,下游越竞争,生产率增长越快,上游的国有垄断企业越是赢利。于是,国资势力开始膨胀,不仅垄断它的主营行业,还向金融、房地产、各个行业渗透。它垄断上游,等于持续获得来自下游的生产率增长带来的收益,它的势力越来越膨胀,国家控制力因此也就加强了。与此同时,下游的大量非国有企业的生产率不能再持续增长的原因也在此。因为没有更多的空间,而且很多领域不能自由进入,再加上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垄断,非国有企业无法以正常渠道获得金融支持,所以它的有效投资需求一直不旺。中国不缺钱,流动性非常充分,但是现在要借钱非常难,融资的实际成本非常高,也阻碍了非国有企业的扩张和生产率的改善。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是流动性非常充沛的国家,但是借钱、融资成本非常高,这反映了金融体制非常没有效率,大量的金融资源被四大银行垄断了。

   所以在外部观察者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算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模式,要回到1998年以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国企和国资势力太大,已经跟中央部委完全变成利益共同体。现在很清楚,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是现在没有启动改革的动力,没有一个部门有这个改革动机和动力,好似形成了一个现有格局的长期均衡。过去的改革是因为国有企业是亏损部门,政府承担不起补贴的责任,而今天国有部门是超额利润的制造者。谁还想改变今天的格局?再加上,现在没有一个部门研究和负责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我预测新一届政府真的要启动改革,可能要恢复一个类似于体改委的部门或者强化“发改委”的“改”字,当然同时也需要有比较能够推动改革的领导人。

(xxx根据作者11月11日的现场发言记录,不完整,题目为整理者所加,仅供参考)

话题:



0

推荐

张军

张军

58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现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CSSCI核心经济学期刊《世界经济文汇》主编。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8所学校的校聘兼职教授。过去20年来,主要集中于对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政府治理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经验的实证研究。

文章